中国安氏家族网

标题: 家谱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5 11:06
标题: 家谱文化
家谱是家族繁衍的记录和佐证。家谱中记载了家族人丁生息、传承的来龙去脉,并且不同程度的记载了一些人口生平中有价值的文字信息,当今谱牒还录有影像资料。
家谱还具有教化功能。家谱中一般都有“家训”等等,如果剔除其封建糟粕,其中的传统美德与精华在今天依然具有借鉴启迪价值。比如孝父母、尊师长、崇勤俭、戒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所有这些在今天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很值得我们记取在心。
《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研究员。作出了清晰的概述:“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记载同宗公祖的血亲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典籍。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他对家谱价值功能作出了细致的描述,如果要考察各地,各时代的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命,要考察家族遗传基因,考察古代男女两性比例,要考察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怕除了家谱之外,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如此详尽的原始资料。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就是家谱的文化凝聚力。人来到世界上,有一天,总会想到一个问题:我是谁的子孙?我是从何而来?我的根在哪里?寻根认祖,是人的天然意识,是人类的共有“归属情结”。而我们中华民族这份情怀则是更深更浓。
血浓于水,叶落归根。这就是中华儿女永恒的情怀。

安锡辉
2009.7.25.7:18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5 11:09
明代嘉庆刊行《姓觿》对安姓描述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许多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姓氏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明嘉庆年间刊行,明代陈士元所撰的《姓觿》*一书,收录了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人姓)共三千五百余个。作者从《左传》、《急就篇》、《路史》、《姓源》、《氏族大全》等诸种古代史书、姓书中,扒罗汇辑,辨析指认,对诸姓的起源及古代郡望都作出解释及考析。同时将历代正史(自《左传》到《一统志》)中所录一姓人名,列举枚证,以摹其流。该书刊行后,便成为历代姓书之集大成者,并成为姓氏文化学中最著名的一种,对我们后代对姓氏文化研究有深远影响。
这里对安姓是这样记载的:
安:《姓源》说:上古时,皋陶氏被封在安地,因以地名为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武威郡。《风俗通》中记有汉代太守安成。《汉书》记载中有安乐。《五代史》记载中有南唐的安重海、安重荣。《宋史》记载中有安焘、安惇、安尧臣、安丙。
另外也是少数民族人的姓。上古安息国的后裔中有姓安的一支,北魏时的安同、安颉,便属此姓族。
这里对安的复姓是这样记载的:
安期:《英贤传》说:古代家族在琅琊郡;《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齐郡。《列仙传》中有安期生,即《史记》记载的受教于河上丈人的安期生。
安都:这个姓载于《姓苑》。
安陵:《国名纪》说:安陵是周朝时的一个小国,其后人因以国名为姓。《战国策》记载中有安陵缠、楚王妃安陵氏。
安平:《姓考》说:安平是齐国一位大夫的食邑,因以地名为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安平郡。
安国:《汉书》记载中有汉武帝时的霸陵人安国少季。
安丘:《路史》说:安丘是莒(古诸侯国名-山东莒南一带)子的食邑,因以地名为姓。《高士传》中记载有魏晋时的隐者安丘望。
安阳:《风土记》说:周武王将周章的二儿子斌封于无锡的安阳,后人因以地名为姓。
这七个带安字的复姓根据我认真核查,现已不再使用,据1981年为了户籍、档案、邮电、银行、统计等项工作需要而刊印的《新编千家姓》其中汇集单、复姓3107个,没有这些姓氏记录是确凿无疑的。
本文如有错讹、不妥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指正。

安锡辉
*觿:xi 古代用骨头制成的解绳结的锥子。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7 10:43
[attach]1032[/attach]
这是浙江安氏宗亲会会长安世国邮寄给我的族谱清样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7 11:30

这是中原安氏族谱,是河南洛阳安信赠送给我的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8 06:23
[attach]1062[/attach]
天津武清《安氏族谱》古籍印制装订、配有匣套。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8 10:59


这是浙江安世国著作的统一族谱封面,内容粘贴不上来,他的文件太大,我还需处理。

作者: anfengsong    时间: 2010-12-10 12:53

於陵安氏家谱封面扫描
作者: anfengsong    时间: 2010-12-10 12:58
本帖最后由 anfengsong 于 2010-12-10 13:01 编辑


於陵安氏家谱老谱扫描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11 06:49
回复 anfengsong 的帖子

你好:搜狐的照片,我这看不见,要将照片下载下来转换一下制式再试一试,我这也为QQ的截图上不了想办法那,你如果有好办法告诉我吧。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11 08:36
天津武清安氏堂号名称及建立年代

大门安有则:  久安堂           清晚期同治年间
大门安有恒:  聚兴堂             清晚期光绪年间
五门安克用:  保安堂             清晚期光绪年间
五门安  熔:  世德堂        清道光年间
五门安际春:慎德堂        清道光年间
五门安  静: 润德堂        清道光年间
五门安  翔: 厚德堂        清道光年间
    五门慎德堂分支安履升:修德堂        清晚期光绪年间
    五门厚德堂分支安效琦:济安堂        清晚期光绪年间
    五门厚德堂分支安毓琦:尊信堂        清晚期光绪年间
五门安有勤: 尚德堂           清晚期同治年间
五门安有序: 崇礼堂             清晚期光绪年间

说明:“武清安氏四大堂” 世德堂(长房)、慎德堂(次房)、润德堂(四房)、厚德堂(五房)在当地是很有名望的,是由当时族谱撰修人安文友在家业发达、取得功名、得到褒奖后给他的四个儿子各赋予一个堂号,“分门别户”寄予厚望、传承发展。
各堂号由长房传承。衍生的三个分支堂,修德堂、济安堂、尊信堂是因没有直接承继堂号,为弘扬支脉事业发达而再增设的堂号。
另注:我是现在尊信堂的承继人,至我已传承四代。
                                                                                                                        安锡辉考证提供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11 13:54
这是与6#相连的图
[attach]1071[/attach]
[attach]1072[/attach]
[attach]1073[/attach]
[attach]1074[/attach]
[attach]1075[/attach]
[attach]1076[/attach]
[attach]1077[/attach]
[attach]1078[/attach]
[attach]1079[/attach]
[attach]1080[/attach]
[attach]1081[/attach]
安世国制作的《武清安氏族谱》全部传完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20 15:43
[attach]1082[/attach]

浙江安世国设计的徽章图案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25 22:41
天津档案网站管理员给我的回复邮件
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天津档案网站的关注!
        您可以咨询一下接待部门,电话:23678909.
                                                                           天津档案网站管理员

在您的来信中曾经提到:
>From: anshizupu <anshizupu@126.com>
>Reply-To:
>To: danganguan <danganguan@tj.gov.cn>
>Subject: 汇报武清鱼坝口《安氏族谱》撰修,需要在馆内查询相关资料
>Date:Mon, 21 Dec 2009 14:54:18 +0800 (CST)
>
>天津档案馆馆长您好:
>   
>    我叫安锡辉,天津市人,退休居住天津,老家在天津市武清区鱼坝口村,从我爷爷辈已经寓居天津市。近几年参与老家《安氏族谱》修续工作,对安姓来龙去脉略有研究和考证,愿意与大家探讨。
>    我们的族谱是在咸丰年间修订的,记录明初安氏从淮安迁居武清过程。从民间知道北辰河头村也有一批安姓人家,在网上得知他们也是从淮安迁来,所以想从贵馆资料中查询一下,请告之需办什么手续或是有什么要求。盼复
>安锡辉
>2009.12.21
>
>下面附:网上荡的资料
>
>  天津北辰安姓安姓和天津西青杨柳青安姓是一家--
>天津 安同岩
>
> 根据天津市档案馆所藏, 天津北辰中河头安氏家谱   
>该谱共分3册,谱记安氏始祖士贤于明永乐年间自淮安
>迁居杨柳青,清顺治年间九世祖廷纯迁居现上河头镇中
>河头村,共19代繁衍生息情况。(存于天津市档案馆)
>  

作者: anxihui1947    时间: 2010-12-25 22:49
修编族谱我的几点想法
结合我们修族谱的总结,我建议如下
1.经统计:七世有丁27人,十世有丁97人,十一世有丁132人,十二世有丁206人,十三世有丁281人,十四世有丁306人,十五世有丁205人,十六世有丁61人,十七世目前有丁4人最大的是6岁;从而分析出十二至十五世这四辈是家族中人丁最兴旺阶段,分析出十二至十四世这三辈人的晚门人丁开始触及到计划生育政策,十三世的晚门人丁、十四至十五世绝大部分人丁全部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干预。预计从十五世开始当世人丁数肯定会少于上一世人丁数。
2.归拢主要创建族谱人为七世祖文字辈人,第一次组织修谱人为十世祖有字辈人,而后是十二世锡字辈人再及十三世绍字辈、十四世尔字辈人,逐渐承继下去。
3. 学字辈目前健存一人,锡字辈目前最年轻的已过生子年龄,绍字辈子侄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小,尔字辈是族中的中流并且人数最多,尚有增加的实力。
4.卷一(《安氏族谱》暂这样称呼)是按门从长至次、支脉从七世始续完一支再续次一支。
综上所述我建议卷二可以每门先是一世至该门七世世系图,再是各支七世至十三世世系图,这样世系已经清晰了,人员全部记录了,并且在卷一中都有祥细资料。这样十四世就可以是卷二的排头了,比按老法挫后了一辈,十四至十七世仍是四世一提,个别十八世因为年少尚未婚配,加在下边即可。
5. 卷一(《安氏族谱》)之中个人资料记录了字、号,官阶、品级、学历、职称等信息,应该保留并进一步完善。建议增加生老年份(月、日),供职单位;这样就可以明了他的社会活动年代及地点。
6.建议对国家、社会、家族有较大贡献的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给他们立传、登简历、或其他方式予以褒奖。
7.建议对家族活动进行组织、记录、登载。
妥否请指正。


                                          安锡辉
2010.10.21





欢迎光临 中国安氏家族网 (http://www.anshijiaz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