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0843|回复: 0

中共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安子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0 11: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产党员的典范 组织建设的楷模

         ——缅怀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安子文
   

来源: 榆林政协网    作者:安  诏


  1980年6月25日,安子文走完了他的生命途程。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活动家是带着国民党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留在他身上的伤痕,带着被林彪、康生、"四人帮"一伙摧残致病的身躯,同时带着他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离开人间的。
  安子文的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55年的革命生涯,就有21年是在监牢申度过的,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没有改变对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追求的信念与决心。
  安子文原名安志翰,字浩然,1909年9月25日生于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镇陈家砭(此地原为绥德县管辖)。其父安庆云是清末秀才,民国初曾任陕西省议员,由于为人正派,以善为乐,主动为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排难解纷,深受群众拥护。家有土地80多亩,还经营一个小杂货铺,生活宽裕。
  安子文小时候由本镇一个姓王的奶妈抚育,7岁时入村塾;12岁父亲病故后,母亲高氏与孩子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1922年,13岁的安子文和二弟不得不到米脂县投靠外祖母家,并在米脂县立高等小学读书;翌年,安子文考入绥德师范。
  在绥德师范就读期间,安子文、徐博、李策铭、刘正平等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社会发展史,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某些社会问题,主动接受校长李子洲的教导。在李子洲的推荐下,安子文与榆林中学学生会主席刘志丹相识,共同参加革命活动,创建了"陕北青年社"。他很受李子洲的器重,加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号称为"西川四大名生"之一。
  1924年秋,年仅15岁的安子文,告别绥德师范到北京报考学兵队,因年龄太小未被录取,后在保定育德中学插班读书。安子文入校后结识了高年级学生王敬臣(共产党员),并多次完成了王敬臣交给的革命任务。1925年"五册"惨案发生时,安子文接受壬敬臣指示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被学校勒令退学。
  同年,经蔡振德、王憋廷介绍,安子文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不久的安子文多次提出南下广东,直接参加即将举行的北伐战争,又因年龄小,未被组织批准,只好在北京京兆中学念书。
  1926年3月18日,安子文参加了李大钊等人领导的抗议帝国主义军舰在大沽口炮轰国民军的示威游行,他受了伤。京兆中学得知后,开除了他的学藉。尔后安子文做了党的地下交道员,在共青团北京地委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革命生涯。
  1926年9月,安子文在与"共进社"联系时,被便衣抓了起来。由于他己经销毁了带在身上的机密文件,敌人没有找到给他治罪的凭证,关押了一月多,于10月10日释放。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第一次被捕。
  1928年3月,由于叛徒的告密,党的开封市委机关遭到了破坏,市委的许多同志被敌人逮捕。当时安子文就住在市委机关附近,因此也被株连逮捕。被捕后先由河南省政府审讯,后来把案子交于河南省高等法院,安子文也被关进了开封第一监狱。
  安子文是以政治嫌疑犯被逮捕的。他在狱中用的假名字,编的假口供,因此党的机密一点也没有暴露。那时他只有19岁,但他胆大心细,机警干练,很乐观,即使身陷囹圄也保持着充沛的革命斗志。
    由于狱外党组织的营救,加上蒋、冯大战中韩复榘倒戈,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安子文和侯镜如等后来都被释放出狱了。
  安子文从开封监狱出来后,经组织上安排,于1929年秋天到上海担任了党中央的交通员,往返于上海、武汉、宜昌、沙市之间,为党传递秘密文件、重要指示,护送党的重要干部到新的岗位。如1929年冬护送柯庆施等同志去宜昌,1930年春护送任粥时同志去汉口,1930年4月护送周逸群、段德昌同志从洪湖苏区到上海党中央开会。
  1930年8月,党中央让安子文经北方局转回陕西省委工作。1931年1月党的二届四中全会决定取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称顺直省委,当时陈原道为省委负责人,安子文担任省委秘书长。从1931年至1936年,安子文和被关押在草戊子监狱的所有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一起,进行了长达二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建立了狱中党支部,打通了狱中党支部和狱外党组织的联系,挫败了敌人的"反省政策",取得了绝食斗争的胜利。在国民党宪兵三团的恐怖政策下,在被判处死刑的威胁下,他们毫不屈服。他们在狱中的斗争是党的革命斗争的一部分,光辉业绩己载入了党的史册。1936年春,以刘少奇为首的北方局鉴于在"一二•九"运动之后华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为了开展工作,解决缺乏干部的问题,决定把关押在草戊子监狱的殷鉴、薄一波、刘澜涛、杨献珍、安子文等50多个党的千部营救出狱。安子文出狱后,根据北方局的决定,他以北平五十三中学教师为对外掩护职业,担任了北平市委**兼管北平学委工作。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申,安子文很少考虑个人婚烟问题,直到1937年4月经孔祥侦同志介绍,和山西著名民主人士刘少百的次女刘竞雄结婚(王若飞是刘竞雄的入党介绍人)。他们的结婚仪式十分简朴,只邀了几个一起工作的同志吃了顿便饭,照一张合影像,就算办了终身大事。从此刘竞雄就成了安子文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担负着掩护地下党工作的任务。
  1937年7月30日,北平沦陷敌手。这时作为北平地下党的负责人安子文,首先组织市委机关和其他单位的革命同志安全撤退,然后自己才离开。安子文去临汾县刘村为北方局的搬迁解决了很多生活供应上的棘手间题,为迁移临汾准备了条件。
  1938年初,太岳工委正式置于晋、冀、豫省委的领导下,安子文任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同时担任太岳工委书记,协助薄一波在太岳山区大抓建设根据地的各项工作。
  1938年6月,安子文出席了晋、冀、豫省委在沁县古城村举行的扩大会议。当时太岳工委奉命改称太岳特委,安子文仍为书记,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上,他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
  1939年1月,太岳特委改称为太岳地委,安子文担任书记。在他的主持下,太岳地委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传达贯彻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安子文对于开展整风运动是很重视的。1942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之后,他与薄一波等区党委负责同志一起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报告。
  1943年5月,安子文从敌后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同年7月,党中央决定安子文担任中央党校二部副主任,协助张鼎承(二部主任)共同主持好工作,当时党校校长由毛泽东兼任,彭真任副校长,负责主持日常工作。后来安子文又担任过申央党校教育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申央组织部部长彭真被派到东北工作。9月,中央决定习仲勋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0月,中央又任命安子文为中组部副部长。不久习仲勋调中央西北局工作,中央组织部的工作即由安子文主持。
  1950年3月,安子文就党的现状和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中央作了报告。中央认为安子文的报告很重要。根据毛泽乐、刘少奇的建议,中央于1950年5月1日和5月21日先后发出了《关于整党的指示》和《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两个文件。
  1952年12月19日,安子文写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关于整党的报告,毛主席看后亲笔批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所提各项意见都是正确的,请即据此指导当前正在进行的整党和建党工作,务使少犯错误。从1949年11月到1953年春,安子文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当时担任书记的朱德同志,在纪检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成立,安子文兼任人事部部长。
  1951年12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直属党政军机关总党委会,由周恩来任第一书记,安子文、杨尚昆、肖华分别担任第二、第三、第四书记,统一领导中央党政军各机关的"三反"运动。
  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安子文出席了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11月,由毛主席提名、中央决定,安子文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1964年9月,安子文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培养革命**是党的一项战略任务》的文章,阐明了培养**的重大意义和革命**必须具备的条件,并对做好培养和造就革命**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
  八大以后,安子文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先后发表《党的大门是永远向青年敞开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青年知识分子必须进行思想改造》、《千锤百炼、改造自己》、《永远做一个革命意志旺盛的人》等文章与青年同志谈心,对青年进行革命、理想、道德教育。
  安子文熟悉了解很多干部,从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讲,他是一部"人事活档案"。有一次周恩来总理要求安子文推荐一名干部担任一重要职务,安子文一口气说出20多个干部的名字,并且一一作了简要介绍。当总理考虑确定其中一个人选后,安子文向总理详细地提供了这个同志的情况。对安子文能够做到如此熟悉了解为数众多的干部情况,毛主席、刘**、周总理是非常赞赏的。
  文革期间,安子文遭到康生、"四人帮"的诬陷,将其监禁于秦城监狱,1975年由秦城监狱押解到安徽省淮南市化肥厂被监视流放。
  1978年12月平反昭雪。
  1979年,安子文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1980年6月25日,安子文在北京逝世,7月12日中央在北京召开追悼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致了悼词,他说,"安子文同志70年的岁月申,有55年是同我们党的事业连在一起的,他是我党杰出的组织活动家。

参考资料:
  《安子文传略》
  《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安子文》
  《胡耀邦同志在安子文追悼会上的悼词》
  《安子文传略》序言(薄一波)
  《安府志》
  《安庆云小传》
  《正气万古存,铁骨励后人》(《榆林日报》2000年1月29日第二版)
  《网络文学》
   原创: 曾刊<榆林文史> 、<子洲文史资料>、获征文参赛一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安氏家族网 ( 京ICP备09047649号-1 )  

GMT+8, 2024-3-28 21:43 , Processed in 0.1806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安氏家族网

© 2009-2013 www.anshijiazu.com

导航返回顶部